為了講好黨史,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數說黨史 數說中國”大學生理論宣講團暑假里將陸續前往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理論宣講課。
在今夏走進的第一所學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來自宣講團的大學生們就以“數說松江非遺”和“數說上海地標建筑”為主題,充分發揮數學、統計學、數據科學等學科優勢,運用數字、列表、走勢圖等數據可視化方式,將枯燥的歷史知識和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和實例,帶領小朋友們走進松江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上海獨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筑,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上海的文化積淀和城市發展。

在“數說上海地標”課程上,宣講團成員、大學生杜瑞芯向小朋友們介紹了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情況。“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代表性地標建筑——上海中心大廈,建筑面積57.8萬平方米,容納3.5萬人,高度632米,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通過一系列數據的演變,小朋友們領略到了上海中心大廈的獨特魅力。
杜瑞芯告訴記者,在籌備過程中,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以上海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為核心,深入剖析上海地標的獨特魅力。“五個中心”建設不僅為上海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成為展現上海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窗口。這些中心的建設歷程,實際上也是上海發展歷程的縮影。因此,通過精選“五個中心”的代表性建筑,講述它們的故事,展現上海地標建筑的輝煌成就與發展軌跡。
在切入“科創中心”的講述時,杜瑞芯講述了上海通過引進特斯拉超級工廠,撬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經典案例,也講述了上海港、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等建筑,作為上海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代表性建筑,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授課過程中,杜瑞芯還通過呈現上海地標的數字信息和建筑特色,激發小朋友們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好奇,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辨能力,接續奮斗的堅定信念。“我期望通過這一課程,向小朋友們傳遞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她還鼓勵小朋友們,多觀察生活的環境,發現更多隱藏的“地標”,希望他們課后繪制自己心目中的上海地標,與身邊的小伙伴、家人分享這些建筑背后的精彩故事。
通過小朋友們的互動反饋,杜瑞芯深深感到,同學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這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也計劃在未來豐富課程內容,使上海地標建筑的講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杜瑞芯說道。
而在“數說松江非遺”課程上,宣講團的凡美琪同學通過一組組富含深意的數字、精彩的圖片和視頻,展示了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從傳統的手工藝到民俗活動,從古老的顧繡到皮影戲,每一個非遺項目都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時代活力。

“這次宣講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通過生動的視頻和互動,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可能會成為他們未來探索和傳承非遺文化的起點。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深刻理解,讓我相信通過這樣的課程,能夠激發更多的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他們將成為新一代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廣者。”凡美琪看到了一次微課帶來的啟迪之光。
一堂微課正激發同學們對城市發展成就的自豪感,對非遺文化傳承的熱情,接下來,“數說黨史 數說中國”大學生宣講團將繼續探索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活動,發掘傳統文化,講好發展故事。
宣講團指導老師肖包興邦介紹,2024年的“數說黨史 數說中國”系列微課,精心設計了四大板塊:紅色傳承、城市演進、文化探源、科技創新,包含了“數說上海地標”“數說G60科創走廊”“數說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數說松江非遺”等十余門課程。經過近三個月的精心打磨與籌備,這一系列微課將在暑假期間走進多所中小學課堂。這些課程巧妙地從數學、統計學的視角出發,將黨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故事轉化為中小學生易于理解、能產生共鳴并積極參與的游戲式情境課堂,期待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數字,架起一座通往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橋梁,深刻感受祖國發展的偉大成就,讓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編輯:梁文靜
來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時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