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黨史,數說中國”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立足統計學、數據科學等學科專業特色精心打造的紅色教育實踐項目。今年寒假,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豐富實踐項目內涵,學院面向返鄉學子開展“數說家鄉這十年”尋訪體悟活動。本次活動鼓勵返鄉學子深入開展社會實踐,以顏色可視化、圖形可視化、地域空間可視化、概念可視化等數據可視化方式,展現家鄉新時代十年取得的飛速發展和矚目成就。
活動分為三個專題,
抓住返回家鄉、歡度春節的契機,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通過“數說城市發展”主題,聚焦所在城市這十年來的經濟增長、文化建設、社會保障等方面內容,體悟城市的變化與發展。
★通過“數說鄉村振興”主題,聚焦所在鄉村這十年來的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生態旅游等方面內容,探尋鄉村振興的密碼。
★通過“數說幸福生活”主題,從個人視角出發,描繪這十年來家庭生活變化或個人成長軌跡,體現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或成長道路上的幸福瞬間。
數說城市發展
統計與信息學院研二學生尹思源生在蕪湖,長在蕪湖。許是江南氣息的浸染,她從小便善于觀察生活,也樂于從自然、書籍、數字中感知生活的氣息。通過本科、研究生階段對經濟統計和數據科學的深入學習,她對觀察數據、運用數據總有新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她意識到隨著“蕪湖!起飛!”網絡用語流行,自己的家鄉也在不斷地起飛邁進,便結合專業知識,利用數據對家鄉進行了一次細致觀察。通過調研,尹思源受益匪淺,她將所獲得的成果繪制成一張長圖,希望讓更多的人在說出“蕪湖!起飛!”的時候,也能看到這座不斷崛起的江南小城。

統計與信息學院研一學生徐子炎是土生土長的東北姑娘,她希望人們在領略哈爾濱冰雪魅力的同時也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城市。她精心繪制了十年間哈爾濱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的柱狀圖和折線圖,查找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數據,探尋城市公交及地鐵的發展情況。在徐子炎看來,交通便利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能夠擁有中國首個高寒地區地鐵系統,是所有哈爾濱人的幸福和榮耀。

數說鄉村振興
統計與信息學院大二學生孫海陽將目光聚焦到浙江寧波鄉村地區這十年來的發展振興,通過查閱政府工作報告及官方發布內容獲取權威數據,積極開展社會實踐。他發現,“共同富裕”已經成為許多鄉村的建設主題,國家和當地的相關政策總能在細枝末節中滿足最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改善他們的生活。相信在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強村富民”的鄉村愿望一定可以實現。

統計與信息學院大一學生黨振剛生長在“苦甲天下”的會寧縣,這里是三軍會師的紅色地區,也是聞名天下的“狀元縣”。十年間,會寧縣不斷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會寧縣對中低產山坡地進行“坡改梯”改造提升,在河畔鎮建設“旱變水”水肥一體化高標準梯田。黨振剛在家鄉的熱土上感知到巨大的變化與發展,帶著自豪又澎拜的心緒用可視化的方式展示鄉村振興的成果,期待在下一個十年遇見更美的鄉村。

數說幸福生活
統計與信息學院的大一學生吳正洋想到春節是一年一度游子回鄉的時節,也是全家團圓的幸福時刻,他便將目光聚焦到春運期間旅客人數和消費數據,通過對比和分析用“數說”的形式走進這些年的春節變化,展現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步。在他看來,春節既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更是飛速發展的時代給予的饋贈。

統計與信息學院的大一學生趙梓晨積極收集體現家鄉安徽美好生活變化的各項數據,用手賬的方式“數說幸福生活”。在調查中,他發現無論是從整體經濟發展還是從人們日常所需用品的消費情況來看,人民生活水平都在穩步提升,不僅生活變得富足,整個城市也逐漸充滿活力。他感嘆,幸福生活是日新月異的變化,是欣欣向榮的朝氣,是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卻也離不開每個人的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