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秋風拂過南波希米亞的街巷,在這片兼具歷史韻味與自然之美的土地上,國際中文教育學院的九名學子懷揣著文化傳播的熱忱,開啟了一場扎實的海外教學實踐之旅。依托布杰約維采商業技術學院孔子課堂的優質平臺,學子們在當地經驗豐富的中文教師與資深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分為兩支實踐小組,以分組協作的方式,全方位融入當地中文教學的一線實踐。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迎著日出,SUIBErs登上開往歷史名城塔博爾的列車。在塔博爾高中,一場剛柔并濟的中華武術展演拉開序幕,拳腳生風,引來陣陣驚嘆。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熱愛中華文化的外國友人,他們專注凝視,頻頻頷首,眼中閃爍著理解與欣賞的光芒,以溫暖笑容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SUIBErs在海外實習的大課堂中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她們走進華人子女中文課的課堂,從啟蒙階段的漢字筆畫教學,到進階階段的詩歌賞析指導,見證華裔子弟在文化滋養中筑牢中文根基;她們參與面向外國友人的HSK課程實踐,學習針對不同語言基礎學員的分層教學方法。海外實習團隊積極參與課堂中文口語情景互動,并記錄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在“理論+實踐”的碰撞中,讓課堂所學真正轉化為教學能力。


在布杰約維采商業技術學院孔子課堂,SUIBErs圍坐聆聽布杰約維采商業技術學院孔子課堂郝文鈞院長的諄諄教導,院長結合自身中文教育實踐,分享了國際中文教育在捷發展的歷程、現狀與未來期許。這場對話不僅讓同學們拓展了國際中文教育的全球視野與創新思路,更深刻領悟到:國際中文教育從來不止語言教學,更是用中文搭建橋梁,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讀懂中國的溫度與深度。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的詩意跨越山海,于中秋來臨之際,在布杰約維采商業技術學院孔子課堂國際中文教學工作坊,耐心示范“捏褶子”的手法SUIBErs與華裔學生圍坐一桌,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包餡料、壓花形,在指尖的忙碌與味蕾的體驗中,沉浸式感受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共敘團圓情。另一邊,與外國友人的包餃子環節更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活課堂”。SUIBErs一邊耐心示范“捏褶子”的手法,一邊講述餃子在中國人生活飲食中的文化意涵,在熱氣騰騰的生活場景中呈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SUIBErs自抵捷以來,在自身崗位上不斷成長,在活動中主動擔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努力成為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后續兩周的實踐教學中,他們將再接再厲,為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捷交流貢獻更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