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題目 | 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 出版單位 | 發表日期 |
| 新文科視域下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創新與發展綜述 | 王艷艷 | 《中國ESP研究》 | 2022年10月 |
| 基于KASIB模型的商務英語教師勝任特征實證研究 | 王艷艷 | 《大學》 | 2021年11月 |
| Investigating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Belief about Online Performance Assessment—Q Methodology Conducted During COVID-19 Period | 王艷艷 |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 2021年7月 |
| 中文學習者ChatGPT 接受度的混合方法研究——技術接受視角 | 王艷艷(通訊作者) | 《國際漢語學報》 | 2024年12月 |
| Domain-Specific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Mindsets, Enjoyment, Anxiety,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Chinese EFL Context | 王艷艷(通訊作者) | The Journal of Studi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 2024年12月 |
|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level cultural values on CFL learners’ acceptance of ChatGPT for Chinese learning | 王艷艷(通訊作者) |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 2024年12月 |
| Model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grit and hope to perceptions of creativ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EFL teachers | 王艷艷(通訊作者) |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 2024年10月 |
| How Reading Enjoyment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ntribute to Reading Performance in a Confucian Context? | 王艷艷(通訊作者) |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 2024年9月 |
| 處置類受事主語句初探 | 吳懷成 | 《漢語學習》 | 2023年2月 |
| 漢語需要中動范疇嗎 | 吳懷成 | 《漢語學習》 | 2020年6月 |
| 對漢語語言單位層級劃分問題的反思 | 吳懷成 | 《海外華文教育》 | 2021年12月 |
| 印歐語中動語態到底為何物 | 吳懷成 | 《勵耘學刊》 | 2022年6月 |
| 不及物動詞賓語的語義類型和構式語法闡釋 | 吳懷成 |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 2022年12月 |
| “的1”到底是副詞性詞尾還是狀語標記 | 吳懷成 | 《中國語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 2024年8月 |
| 邊緣范疇表達:以“半個NP”為例 | 趙彧 | 《外國語》 | 2023年9月 |
| 含山話唯補詞“[t?u21]”的虛化及其相關問題 | 趙彧 | 《語言與文化論叢》 | 2023年10月 |
| “原來”的反預期性質及其相關問題 | 趙彧 | 《預期與意外》 | 2023年12月 |
| 語用推理與極性程度義的獲得 | 趙彧 | 《預期與意外》 | 2023年12月 |
| 漢語的功用構式“N1不能當N2V” | 趙彧 | 漢語學報 | 2024年5月 |
| 讓步式評價構式“不是NP,勝似NP”——兼談邊緣范疇及其成員的實現路徑 | 趙彧 | 漢語學習 | 2024年12月 |
| 《視點選擇與差比極量結構“X比最Y還W”》 | 趙彧 | 《汕頭大學學報》 | 2024年5月 |
| 民族地區語言安全芻議 | 趙彧 |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 | 2025年1月 |
| “不向NPVP”的句法分析、語義特征與語用功能——兼論與對應肯定式的語用功能差異 | 趙彧 | 對外漢語研究 | 2022年10月 |
| “原來”的反預期性質及其相關問題 | 趙彧 | 語言研究集刊 | 2022年8月 |
| 情理違背與“形容詞+(的)+數量名,S”的語用功能 | 趙彧 | 漢語學報 | 2021年8月 |
| 語用推理與極性程度義的獲得——以構式“V過A的,沒V過這么A的”為例 | 趙彧 | 漢語學習 | 2020年9月 |
| 反義對舉與全稱量化 | 趙彧 |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 2020年8月 |
| 漢語中的讓步式評價構式“不是NP,勝似NP” | 趙彧 | 漢語學習 | 2024年12月 |
| 基于DCFW語料庫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漢字量化指標研究 | 李琳 | 上海三聯書店 | 2024年6月 |
| 基于語料庫的日本留學生"也"的習得考察及教學策略研究 | 李琳 | 《漢語國際傳播研究》 | 2019年1月 |
| 《醒世姻緣轉》作者歸屬的計量風格學研究 | 周睿 | 《明清小說研究》(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 2022年10月 |
| 強程度概念的理據系統及其發生學機制 | 馬清華、周睿 |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23年3月 |
| 贊同應答語“就是”及其變式的話輪序列特征與互動功能 | 李婧婷 |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 2025年9月 |
| 擴展性序列中漢語贊同習用語的功能分析 | 李婧婷 |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 2025年6月 |
| A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Re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of Contemporary Tea Culture by the Chineseification of Marxism | 汪江嫣 |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 2023年11月 |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基礎及現實指向 | 汪江嫣 | 《新絲路》 | 2024年4月 |
| 區域視角下的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雙語教育模式——以阿根廷–中國雙語學校為例 | 孟潔 |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 202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