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應上海虹橋一站式海外人才服務中心的邀請,國際中文教育學院副院長陸婷瑤率三名研究生,于中心“寧聽我講”錄播間完成漢語文化小課堂專題錄制。本次課程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題,聚焦國畫、糖畫、皮影戲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多維解讀與視覺呈現,向海外人才系統展現中華美學智慧與民俗魅力。

包若瑩主講國畫課程,以歷史脈絡為軸,串聯起這門傳統藝術的核心要素。從“以墨為骨、以水為韻”的創作特質切入,解析了元代趙孟頫“以書入畫”的藝術理念,及“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美學體系,并結合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留白哲學、趙孟頫《二羊圖》的形神技法,通過畫作圖片呈現了中國水墨山水的意境。課程強調,國畫不僅是筆墨技藝的載體,更凝聚著中國哲學中的自然觀與人文精神,是中華文明“以形寫神”藝術思想的活態范本。
莊巖主講非遺糖畫課程,帶領大家了解糖畫的發展歷史,介紹了糖畫從熬制糖漿到繪制、冷卻成形的過程,并通過圖片呈現了許多栩栩如生的糖畫作品。展現了糖畫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門融合了中國藝術、歷史與民俗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綿延的活態見證。
周燚主講皮影戲課程,以“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為引,揭秘這門光影藝術的千年傳承。講解了皮影戲是以獸皮或紙板雕刻、通過光影演繹故事的獨特藝術形式,講述其起源于西漢、興盛于唐宋并傳至歐亞的千年歷史,還介紹了雕鏤敷彩的工藝細節,以及其在民俗、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此次系列課程錄制,是國際中文教育學院對“非遺出海”的重要實踐,既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面貌,也為海外人才搭建了一扇深度理解中國美學精神與民俗智慧的窗口。
據悉,該系列課程將于近期通過中心官方平臺發布,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