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國際中文教育學院在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馬山園開展“青山踏翠尋春韻,中外同游共此心”中外學生登高踏青活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虞婭娜、兼職輔導員丁夢瀾,來自俄羅斯、越南、泰國、老撾、烏克蘭、土庫曼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共同參加活動。

文化交流
學院研究生梁旖同學向大家講述了中華傳統節氣文化及相關習俗,她從節氣文化內涵切入,向同學們介紹了春季踏青、插柳、食青團等傳統習俗的由來與寓意,并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人“探春尋生”的生命意識及蘊含的哲學自然觀。此外,她還將天馬山的山間古樹、清泉與歷史傳說巧妙結合,講述了古人在此雅集、隱居的典故,強調無論是石階旁的百年香樟,還是巖壁上的野生蕨類,都是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饋贈,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除了語言文字,更應融入與自然的互動中。


登高踏青
學院制定詳細路線,中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登山過程中觀察草木萌發、記錄春日景象,在春日山景中展開了一場兼具協作與創意的文化交流實踐。活動中,6支中外混編隊伍沿著山路徐徐而行,先后造訪 “留云閣”“銅觀音”“護珠寶光塔”等文化地標,大家一邊領略古跡魅力,一邊交流文化感悟。同學們或于古樹濃蔭下圍坐,探尋中國歷史宗教的深邃內涵,或登閣憑欄遠眺,感受春日山林間蓬勃的生命律動。一系列創意互動活動,為跨文化交流留下鮮活生動的影像注腳。
活動感悟
來自烏克蘭的塔夏同學表示,學院組織的登高踏青活動既非常有趣也讓同學們了解到了很多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是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很好平臺,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院為留學生精心設計的此類文化交流活動。學院研究生王楠表示,學院搭建的中外學生共同參與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不僅開拓了同學們的國際視野,鍛煉了綜合素養,最為重要的是,在與各國留學生的協作互動中,大家進一步筑牢了文化自信根基,同時有效提升了國際傳播的實踐能力。

“我們的節日”——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傳承與傳播,是國際中文教育學院的系列中外文化交流項目,項目聚焦中華傳統節日,通過“專題分享、講述討論、研討交流、手工制作、實地體驗”等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形成輕松愉快且有價值、有宣傳、有實效的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平臺,使處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學生們能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引導中外學生在參與體驗中講好中國文化故事,加強中外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