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師生洞察體育產業,探索產業發展方向。10月14日,體育健康學院、會展與傳播學院聯合舉辦前沿啟航論壇,特邀上海東方體育評估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由會貞博士做題為《供需協同發力-加快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題講座。學院專任教師、研究生代表參加講座,活動由體育健康學院張波院長主持。

由會貞在開場分享中,以“為何當前要重點推動體育產業?”這一破題之問引領全場,并給出了四個核心論斷:體育產業是資本藍海,具備“稀缺的朝陽屬性”;是宏觀經濟的“逆周期穩定器”;是激發內需活力的“戰略支點”;更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綠色增長極”。這四點深刻揭示了體育產業的獨特價值與時代機遇。她以豐富的日常案例,從民生視角帶領師生們重新解讀了體育價值:它遠不止于競技場上的勝負,更是關乎“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正是體育產業開拓新增量的關鍵路徑。
在關于“技術賦能: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體育?”的內容分享中,由老師強調:“談到新質生產力,別只盯著芯片和AI,體育領域的技術突破同樣深刻。”并通過山東威海 “魚竿革命”、登山杖 “功能疊加” 等典型案例生動演繹了“技術如何讓體育更聰明、更高效”。

在講座尾聲,同學們就“體育旅游”與“旅居”的研究方向積極提問,由老師建議可從三方面切入:善用文旅局或攜程、去哪兒等平臺數據,分析地域偏好;聚焦“銀發體育旅游”等細分領域;參考“環廣西自行車賽”等案例,實現“賽時競技、平時觀光”的長效發展。

最后,張波老師總結指出,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無論在學術研究還是市場實踐中均潛力巨大,由老師的分享正如一枚指引方向的指南針,為我們清晰揭示了產業發展的風向——體育早已超越競技本身,正強勢崛起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塑造健康的“新方式”、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機遇”。

本次講座不僅加深了師生對國家體育政策的理解,也拓寬了對體育產業多元形態與未來趨勢的認識,為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