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風破浪笑傲江海
——訪上海躍龍洋船舶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我校87屆校友郭劍鋒
夏洵燁(07級商務英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郭劍鋒
郭劍鋒,人如其名。劍,鋒利快速、剛毅明快,“劍光如電氣如虹”;她,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巾幗不讓須眉之氣概亦讓人深深折服。
1987年,剛從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畢業的郭劍鋒被分配到北京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并在那工作了8年,后期因公司業務需要調配到船舶進出口部門,很快因工作出色而成為了船舶貿易的骨干,也與船舶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5年,郭劍鋒毅然放棄國企的鐵飯碗,受聘進入德國奧登道夫航運公司,擔任上海首席代表。這家著名德國公司給了她很大的舞臺,在完成幾十個項目后終于完成了蛻變,生出一雙凌空翱翔的翅膀。
從來不隨遇而安的她不為高薪所束縛,2005年,她果斷辭去工作,甘愿從零開始置身于創業,并把自己的公司辦公點設在了上海的黃金地段——外灘。她說:“這是我的夢想”。
千錘萬鑿,揚帆起航
在貿院主攻國際貿易專業的郭劍鋒,學習成績十分優秀,由此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同時,貿院注重外語的教學特色,也讓刻苦學習的她掌握了出色的英語能力。
畢業后,剛進入單位的郭劍鋒出任翻譯員,負責帶外國友人參觀長城,用她的話叫做“爬長城”。即使已參加了工作,郭劍鋒也每天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為后期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經過5年的磨礪,郭劍鋒被提升到了船舶出口部,從此她便與船舶打上了交道。很快,她因為出色的翻譯能力,以及全面的專業知識,在船舶部門號稱“無敵手”,領導甚至不愿意把翻譯工作交給其他人。
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郭劍鋒便是牢牢地抓住了來之不易的機遇的人。她說“當剛剛轉到船舶部門之時,有一筆生意與古巴遲遲談不下來,于是我便去旁聽,在談判時發現翻譯員的諸多錯誤導致雙方談判十分困難,我多次打斷他們,到后來船廠說,‘就由你來翻譯。’此后談判進行得十分順利,當2小時的翻譯結束時,船廠感慨道,‘好久沒那么暢快的談判了。’”許多處理了幾年還沒有頭緒、在同行看來甚為棘手的船舶官司,到了郭劍鋒的手上也是不懼其難,迎刃而上。
當問及她成功的經驗時,她豪爽地說道:“我有一種知難而進、勇于表現的精神,別人不愿意干的事情我都愿意干,甚至后來我向領導搶工作干。所以爬長城沒人爬得比我好。”有一位領導曾贊嘆郭劍鋒說,“干什么事都干得比別人好,不用揚鞭自奮蹄!”
浪遏飛舟,直濟滄海
不到三十歲的郭劍鋒已經在船舶行業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相當完備的專業知識,在成功地完成多個項目后,已是當時船舶部門的骨干。但是傳統的國企機制過于成舊,羽翼豐滿的她需要廣闊的天空振翅高飛。
時值外貿行業的春天,面對分別來自英國、挪威以及德國的三家外資企業的邀請,她選擇了最后者。郭劍鋒如此解釋她當時的考慮:首先,德國公司的老總亦是位與她年齡相差無幾的年輕人,兩人在觀念上較為接近;其次,縱觀德國公司上下,只有自己一人是女性,且擔任上海首席代表如此重要的職位,充分說明公司對自己的信任與重視。事實證明郭劍鋒的選擇是正確的,1995進入德國奧登道夫的她,因為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始終受到德國老總的器重,給了她很大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十個船舶項目的歷練,她終于成為業界知名的船舶經濟人。
2005年,十年磨一劍的郭劍鋒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并把辦公地點設在了外灘。“我沒有任何猶豫,覺得我有足夠的能力,并且當時這個市場、時機適合創業,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郭劍鋒平靜地說到。談及創業的風險,郭劍鋒是這樣理解的,風險與機遇并存,最重要的是對風險的分析,只有在謹慎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果斷。所以,她每每在以穩妥解決危機后,迎來的都是豐厚的回報。
于是,在國際船舶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郭劍鋒的公司分得了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在成立四年多時間里,公司就接了六十艘新船訂單,完成了百艘外輪在中國的修理,貿易金額達八億美元。同時,近年公司也嘗試在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郭劍鋒如是說,“公司這幾年的效益不錯,并逐步增長,面對金融危機時,相對影響不算太大,因為我們在市場上已經占有相應的一份蛋糕了。”
執著航行,個性掌舵
在船舶這個重男輕女的行業中,為何郭劍鋒能做得那么出色?這與她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她執著,堅持原則,直言不諱。
有一次,公司被起訴,下達了厚厚一疊有關文件,其中的英語晦澀難懂,以致于沒人肯接這個“爛攤子”。此時的郭劍鋒挺身而出,她說:“這個任務再難,還不是要有人來做?”由于她一步一步的翻譯和深入,公司了解到被起訴的原因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她的執著、堅韌也讓她在一次次的工作中邁向更高的山峰。
在國企工作時,一個領導對下屬非常苛刻。一次,在他批改到郭劍鋒的報告時,指出諸多她寫作的“不規范”,郭劍鋒機智地與他理論,之后領導便認同了她的觀點。從此那位領導不再為難郭劍鋒,而是認真對待她提的要求。郭劍鋒說:“貿易和別的行業不一樣,它需要交流。而兩點之間直線最近,我所要做的就是堅持原則,直接明了地告訴別人我的意思。”
曾經的領導對郭劍鋒說,“你的直爽脾氣是該改一改啊!”郭劍鋒也感嘆自己若處世圓滑點,也許發展得更省力點。然而年少不枉癡狂,創業的道路上留下她執著的步伐。多年后看著郭劍鋒的成就,那位領導又說:“你的直率為你開啟了一片藍天啊。”
閱盡滄海,自信指南
作為公司的創立者和決策者,郭劍鋒表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最需要的是要有敢于做決定的魄力。“領導一個公司責任重大,因此要堅信自己有能力,要獨立自主、敢作敢當。”郭劍鋒直言,“即使做錯了40%,但至少還有60%的希望是正確的,人要善于爭取,激流勇進。”
而這些果敢和擔當來源于她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對問題思考的深入和透徹。
對此,郭劍鋒坦言,對歷史類、哲學類和心理學書籍閱讀的熱愛不無裨益。讀歷史,可以以史為鑒、長智慧;讀哲學,可以辨證地思考問題、不片面;讀心理,可以更好地與人交流,掌握生活節奏。豐富的閱讀量也是一種談資。在郭劍鋒身上,既有知識儲備,也不乏幽默感,散發出一種既平易近人又自信敏銳——兩種在她身上看似矛盾卻實則平衡相融的氣質。
因為郭劍鋒堅持“在商言商”的原則性,以及離開談判桌后的爽朗健談,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商場老友都對她欣賞不已。
回首港灣,繼往開來
回首昔日在母校度過的大學時光,郭劍鋒難掩激動之情,數次撥弄著身上的掛件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大學趣事。即使是對一次運動會的接力賽的回憶,也讓她興奮許久。同時,她也坦言,“大學是最重要的四年啊,我們在這里學知識,學做人。”在她的回憶中,一位同學雖然成績不好,但依舊十分自信,愛好廣泛。這給了大學時期的郭劍鋒很大的啟發,“人可以不完美,但是一定有他自己的長處。人自信了就會有吸引力。”
即使已離開母校,但郭劍鋒依舊情系貿院,對貿院學子青睞有加,她說:“外貿出來的學生可以說是萬金油,在很好的英語語言基礎上搭配專業知識,能力全面,適應力強,是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才。”郭劍鋒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的船舶公司一直樂于接受貿院的畢業生。
面對學弟學妹,她一再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切莫踏進外貿這座寶山而空手歸。為了讓貿院學子更能安心學習,她毫不猶豫地向母校捐款,以作為獎學金。在為人處事方面,她告訴我們,就如同她教育自己的孩子一般,“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你的手。在你獲取的時候,受之坦然。”簡單的飲水思源的道理,卻也是她對于事業乃至人生的座右銘。同時,她亦強調,人是社會動物,追求的至高境界就是參與,一定要活生生地告訴別人自己的存在。這話語,字字鏗鏘,包含衷情。
對于學校的教育,郭劍鋒也有獨到的見解。她希望學校能組織學生到大型國企和外企去參觀,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她認為也很有價值。她覺得參觀能使廣大學生懂得一些行業的歷史和基本運作情況,可開闊的他們的思維,而這是書本上學不到的,也是解決教科書與現實脫節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