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鋒一葉礪而愈堅
——訪我校1968屆校友、原江蘇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廳長葉堅
從1974年離開勞動鍛煉并工作了六年半的呂泗漁港,到1983年出任江蘇省外經貿副廳長,再從1992年起連任兩屆江蘇省外經貿廳廳長,至2002年離任去省人大常委會供職。30年間,葉堅經歷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歷史時期,參與了江蘇外經貿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整個發展過程,使江蘇省由一個農業大省,發展成為外貿、外資、外經名列中國前茅、開放型經濟全面發展的對外開放大省。對此,葉堅充滿感情地說:“我把人生最重要,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江蘇外經貿事業,我為之感到欣慰和快樂?!?/span>
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時代的洪流和個人的意志將葉堅的成長與中國的外經貿事業緊密相系。
1964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好轉,于1960年建立、1962年被撤銷的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復校。高中畢業正在填報志愿的葉堅偶然中看到了學校的招生簡章,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初步填報的第一志愿改成了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當時誰會想到這一改竟改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更有趣的是,貿院錄取通知書竟趕在軍校——重點院校發榜前送到了家中。于是,十八歲的他成了外貿學院經濟系英語專業的一名新生。
懂得了什么叫中國國情
大學畢業后,葉堅被分配到了江蘇啟東縣,在黃海邊的呂泗漁港勞動鍛煉,而后又在那里工作,前后六年半。確實,從原定勞動鍛煉一年到一干就是六年半的經歷,讓葉堅的內心倍感迷茫,前途未可預知。
“黃海邊的六年多,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基層,什么叫社會,什么叫老百姓。”這段歷史深深地烙在了青年葉堅的心里,即使后來走上領導崗位也不曾忘卻。葉堅說,這是我人生的一段極為重要的經歷。
一定要把這步站住
從1974年1月1日起,中國外貿事業悄悄地走出了并不為人很注意的一步:位居沿海但不是外貿口岸的江蘇省,在“廣大上青天”(即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和天津五大外貿口岸)之后,被國家批準成為新的外貿口岸。葉堅于次年進入江蘇外經貿系統,實現了多年的夢想。
1975年,葉堅被派到上海,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在上海港搞出口中轉。由于沒有必需的辦公、倉儲、運輸和人才條件,葉堅的工作困難重重。當時有人勸說江蘇知難而退,大家的回答是,“一定要把這步站??!”
1980年,江蘇外貿實現了全面自營,進出口初成規模。當時有一個生動的說法,“上海港傷風,江蘇外貿感冒”。于是,促成長江港口對外開放成了葉堅和他的同事們夢牽魂繞的追求。
用“大經貿思想”統領全局
1983年,37歲的葉堅被選拔為江蘇省對外經濟貿易廳副廳長,成為當時全國年輕的副廳級干部。1992年8月,升任江蘇省對外經濟貿易廳廳長、黨組書記直到2002年。
首先,放開外貿經營權,大力培養多元化經營主體。各市縣,各種生產廠家,大量的外資企業紛紛進入國際市場。到2000年江蘇各類外貿企業達到6000多家,進出口總額達到456.38億美元。2003年,江蘇進出口規模超過上海,僅次于廣東。
其次,實施大放權,促進利用外資大發展。從1988年起,葉堅把國家授權的3000萬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外資項目審批權下放到13個市,后來又擴權到部分縣(市)。這項措施提高了項目的審批效率和水平,優化了投資環境,調動了基層利用外資和外商參與投資的積極性,全省利用外資步伐明顯加快。長期以來,江蘇利用外資一直名列榜首,占全國總量變1/4以上。
再次,組建大集團,培育主力軍。省級外貿企業是江蘇外貿的長子,是在計劃經濟的溫室里喂養大的寶寶,幾代外貿人對之充滿了感情。放開外貿經營權,首先要把它們從溫室里趕出來參與市場競爭。挑戰首當其沖。在一片爭議中,它們接受了挑戰并且抓住了機遇,十年寒霜苦,它們中的大多數有了一定的積累,過上了小康日子。但是這些企業規模小,競爭能力弱,管理領導層素質參差不齊,對政府主管部門依賴性強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葉堅提出了組建外貿企業集團的設想。首先花兩年建成舜天和匯鴻兩個集團,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此后,又花5年時間,在全省形成十大外貿集團。這是歷史性的一步,在全國原國有外貿普遍蓑落,甚至紛紛解體的情況下,十大集團依然業績驕人,成為江蘇外貿的一張獨特名片。與此同時,葉堅還在建立完善的具有江蘇特色的外經貿體制和營造良好的外經貿經營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給江蘇開放型經濟創造了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局面?! ?/span>
我是一棵扎根的樹
葉堅在外經貿戰線30余年,在廳局級崗位近20年,各種升遷機會很多,如去北京有關部門工作或到市里擔任黨政領導職務,但他都以自己不合適而婉言謝絕了。他說,“樹挪死,我大概是棵扎根的樹吧。”
葉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是一棵小樹,命運把我移栽到大樹邊,周邊有許多大樹。但我不能攀援而上。因為我是一棵樹,不是藤蔓。樹是要慢慢地長的,能長多大就多大……
作為改革開放的第一代,葉堅經歷了艱辛和困難,承擔了歷史責任,為社會做出了努力和貢獻。這位由于工作而跑遍了各地,見識了世界的長者已經沒有任何虛妄的念頭。在他看來,如今的年輕人也許不象他們那代人那樣單純,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年輕人靠自己的智慧、勤奮、運氣謀劃自己的未來。但是,葉堅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為社會作貢獻,為人民服務這個使命不應該遺忘。即使在就業競爭的壓力下,年輕人仍然需要有深切的社會責任感,切莫急功近利。做人與做事,永遠要記得那一撇和一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