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以學生為本、以學術為魂”的辦學理念,圍繞學生學業發展需求,本學期以來,黨委學(研)工部聯合各學院,依托學生事務中心和學業發展中心,組織開展了“學在身邊”一站式學生社區學風建設系列活動,主題豐富,內容新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精彩集錦吧!
讀懂經濟學


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焦振華教授從經濟學的研究本質引出本次講座。他指出資源的稀缺性、需求的無限性以及資源用途的多樣性決定了經濟學的根本任務是尋求現實約束下資源配置的優化問題。他帶領學生回顧了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知識,介紹了現代經濟學前沿研究中的有趣問題。他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經濟學類的經典書籍,在生活中碰到各類經濟現象時可以積極分析,勇于探索,從社會學、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等不學生科的視角理解認識經濟學研究。
法語文化沙龍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陳凌娟博士以名著《人類群星閃耀時》開啟本次沙龍。她用輕松的話語將中世紀至18世紀法國在文化方面呈現的特點娓娓道來,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思想家在她的解讀下變得栩栩如生。她鼓勵學生積極自我探尋,通過向內審視,挖掘內在潛能,找到真正所愛,成為王開嶺筆下“精神明亮的人”。
金融知識加油站


金融管理學院退休教師鄭俠副教授通過兩個問題“大家認識貨幣嗎?”“大家認識數字嗎?”來激發參會學生的探究興趣。她通過展示各國貨幣的教具樣式闡述概念準確的重要性。她通過情景代入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紹了ISO國際標準化貨幣符號和外貿企業結算中銀行資金的運用。她結合自己在華爾街和證券公司的工作經歷,介紹了中美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及其異同,增強了學生對銀行、證券等行業的了解。
學“法”有道


法學院鐘欣博士通過法律案例的引入讓與會學生對法學專業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她圍繞“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這一專題,從知識體系、綜合能力、基本素養等不同角度給學生提出了學習建議。她希望學生能把握重要時間節點,做好大學生涯規劃,不斷深化專業學習,提升核心競爭力。
工管先鋒助學團


工商管理學院謝佩洪教授以“ABCD時代下的液態社會與品牌戰略”為主題進行分享。他指出:現代社會已從“固態”變為“液態”,商業由“生產者”主導變為“消費者”主導,產品與服務創新加速迭代。他通過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案例闡明強勢品牌所帶來的品牌效應、品牌對于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以及服務在塑造品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 技術變遷視角下品牌塑造方式正從“傳播驅動”向“數據驅動”和“科技驅動”轉型。
會易堂


會計學院何開剛博士圍繞“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會計處理背后的邏輯”,從宏觀角度闡述了會計學在經濟體系中的基石地位。他結合案例,深入剖析了會計的具體運用。他通過售后回購的經營租賃與融資租賃的比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原則。而在分期付款的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析中,他巧妙揭示了貨幣時間價值,使復雜的會計理論變得生動易懂。
會傳數英加油站


會展與傳播學院學業幫扶講師團成員季泓妤從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兩個部分切入,講解了“玩轉”高數的方法:學習熟記公式和理解概念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要理清知識脈絡。她通過數學家洛必達的人生經歷,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困難和挑戰,勇攀高峰的學習精神比天賦更加重要。她建議同學們多做練習,夯實基礎,總結歸納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高數幫幫站


統計與信息學院周大鵬博士通過引入弧長微分到擺的等時性再到斯內爾定律,對離散數學等重難點基礎科目進行了解答。他鼓勵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在日常生活中以數學為工具,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WTO法研習班


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在讀博士生宋喜志通過“WTO與國際貿易理論”對WTO框架進行了梳理。他通過鮮活的案例,生動地引入了比較優勢理論,為同學們揭示了國際貿易的基石。他詳細闡述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過程,以及非歧視原則在維護國際貿易公平中的核心作用。在貨物貿易領域,他深入剖析了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并介紹了貿易救濟制度的重要性。
文化小課堂


國際中文教育學院研究生楊羽淇結合自己家鄉湖南岳陽紀念屈原的活動,以親身經歷闡釋端午節的意義和當代價值。她帶同學們一起體驗編五彩繩、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就同學感興趣的端午習俗如為什么有南北甜咸粽子差異等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學在身邊”一站式學生社區學風建設系列活動是學校博碩本一體化學風建設系列活動之一,通過校院聯動,有效搭建了學風建設融入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平臺載體,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更便捷的學業輔導,幫助學生拓展跨學科思維和知識視野,營造了樂學、勤學、善學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