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北京師范大學高劍波教授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松江校區給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術報告,講座主題為“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全球風險實時動態感知”。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院長張蔚磊主持了此次報告。會議伊始,張院長誠摯感謝高教授的光臨,并詳細介紹了高教授的學術背景。她特別提到,高教授的研究涵蓋大數據分析、信息論和復雜性科學等領域,且在全球政治動態分析方面有深入研究。張院長還指出,高教授的到來不僅為與會師生的科研帶來了新的思路,也將啟發大家更多地利用數據分析方法,探索國際問題和學術前沿。

在百年變局下實現民族復興大業,需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有恰當的應對。這需要準確預測未來幾年世界格局的變化,尤其在全球經濟整體呈現下行的趨勢時,需要通過同時考慮以下五個方面——中美博弈、巴以戰爭、俄烏沖突、多極世界的發展,以及全球多維度困境,找到應對之策。

報告中,高教授在大數據分析方法(通過雙邊關系、風險等指數的構建及全球熱點追蹤、基于信息論的全球政治不穩定性的時空演化、基于復雜性科學的國家內政和雙邊沖突的演化)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新的量化分析方法,結合其近期研究,通過翔實的數據和獨特的分析方法,為大家揭示了全球格局變化背后的深層邏輯。
高教授指出,本次學術報告目的是通過大數據的智能計算,連續監測、預警世界各國基本的政治、經濟、競爭的動態演化,主要分三個方面,一是雙邊關系、風險等指數的構建及全球熱點追蹤;二是基于信息論的全球政治不穩定性的時空演化;三是基于復雜性科學的國家內政和雙邊沖突的演化。高教授詳細講解了如何通過大數據與智能計算構建雙邊關系、風險等指數,追蹤全球熱點,以實現連續檢測、預警世界各國基本政治、經濟、競爭的動態演化,并分享了基于該研究對世界經濟發展、國際秩序、國際合作、安全態勢的看法。

此次報告不僅讓老師們對GDELT數據庫的強大功能和廣泛應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與會者帶來了學術思路的開拓,激發了研究生和教師對跨學科研究的興趣,同時為國別區域學科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現場聽眾對高教授的分析表現出濃厚興趣,并就數據處理方法與模型構建進行了深入交流。
專家簡介
高劍波,我國非線性科學研究領域專家;浙江大學自動化專業學士,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通信和網絡專業博士;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復雜性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研究所創始所長;曾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美國萊特州立大學機械材料系教授。發表SCI論文180余篇,于2004~2006年擔任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生物醫學工程學報》(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信號處理》(Signal Processing)副主編,現任多學科數字出版機構(MDPI)《應用科學》(Applied Science)和Frontiers 《網絡生理學》(Network Phisiology)編委、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他是復雜性科學領域諸多分析方法的創立者,也是多尺度分析和非線性時間序列分析國際領先的專家,近年專注于研究新方法以量化社會科學,特別是世界政治的不穩定性及演化、國際關系、國際貿易、在線社交網絡的動態演化、中國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復雜性,以及面向臨床的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數據分析。1993年9月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多次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終身科學影響力”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