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下午,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鳳教授應邀為我院師生作題為“國際傳播視閾下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翻譯:基于‘中華文化思想術語庫’和AI工具的比較研究”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是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組織的學科發展系列講座之一,講座由國際商務外語學院副院長郭義主持,MTI教育中心主任吳朋及2024級部分研究生參與了講座。

講座伊始,王國鳳教授對比了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的概念,從文化差異的角度探討中國思想文化外譯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并結合當今AI翻譯迅猛發展,從整體性和流暢度、高質量翻譯頻次,翻譯質量穩定性等七個維度對比和分析了AI工具翻譯和人工翻譯文化術語的能力。王教授結合具體案例,對比了“中華文化思想術語庫”中的譯文和ChatGPT等AI工具產出的譯文,得出的結論為AI在傳達文化背景和深層意義方面明顯不足。

在該研究的基礎上,王教授分享了幾點啟發性的思考。她提出,AI工具可以發揮大規模快速翻譯的優勢,而譯者的工作重點可以轉向譯前編輯和譯后編輯兩個方面。第二,她強調翻譯過程中查閱資料的重要性,號召同學們發揚求真務實的學習和工作態度。第三,翻譯專業學生應當以開放的胸襟擁抱技術的發展,科學看待與使用AI工具,利用工具準確翻譯中華文化思想術語,提高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

在講座最后的互動環節,王教授從專業的角度為同學們答疑解惑、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而且與研究生共同探討了研究方法論問題,并啟發同學們對比研究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的不同、總結機器翻譯的長項與短板并從中為論文撰寫提供靈感。最后郭義副院長總結講座核心內容,并鼓勵學生們在學好基礎翻譯理論與方法的前提下,積極參加專業與社會實踐,在求知的道路上迎難而上、不斷進步。
專家簡介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批評、話語分析和國際傳播。在Social Semiotics、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外語教學與研究》等發表文章83篇,客座主編SSCI、A&HCI期刊特刊2期,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出版教材《新編英漢翻譯實用教程》和專著《紅樓夢與“禮”:社會語言學研究》《英美主流媒體中國形象報道話語的批評研究》等,曾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現為 Discourse & Society (SSCl)、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SSCl、A&HCl)、Language in Society (SSCI) 和《話語研究論叢》期刊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