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與國際傳播能力,4月2日下午,2024年第3期博文講堂在松江校區圖文信息大樓213會議室順利舉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黨委書記、總編輯王曉輝受邀作主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翻譯與傳播”的講座。講座由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院長溫建平主持。

講座開始前,副校長姜秀珍給王曉輝頒發翻譯碩士校外導師聘任證書,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翻譯碩士同學組成的譯聞社還聘請王曉輝作為顧問,并合影留念。



講座中王曉輝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好的中國故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體現中華文明特質的重要載體。通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我們能夠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展現可愛、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進而吸引海外受眾的關注和認同,提升國家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譯已經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和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增強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王曉輝分析了在中華優秀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和不同審美觀及其給譯者帶來的諸多挑戰,并以中國經典文學作品中常常出現的“東流水”意象和《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中國文化特色表述的翻譯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了跨越文化障礙、實現有溫度的溝通交流的具體對策建議。
王曉輝表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家戰略層面的扶持和推動。國家已經啟動了大中華文庫等一系列重要項目,旨在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譯和傳播。同時,翻譯隊伍的建設同樣至關重要,必須擁有語種、年齡、專業結構合理的翻譯人才,才能確保作品翻譯的質量和效果。
王曉輝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翻譯與傳播者必備素質“政治站位、工匠精神、外語功底、翻譯能力、文化底蘊、內知國情、外知世界、家國情懷、天下胸襟”對同學們表達了殷切期許。他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提高自身專業能力,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譯與傳播,讓中國故事在世界上傳播得更遠、更深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講座后,師生們積極互動交流,就對外傳播資源的選擇、新聞傳播媒體的定位、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等問題向王曉輝請教,紛紛表示受益匪淺。2023級英語筆譯專業研究生顧靜雯表示“這次講座讓我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翻譯的復雜性。王曉輝總編輯對翻譯的那種熱愛和執著深深感動了我。”2023級英語筆譯專業研究生劉珉玥說道“作為一名筆譯研究生,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堅持初心,不斷加強翻譯能力,成為國際傳播“最后一公里”的徒步者。”2023級英語筆譯專業研究生謝甜感嘆“王曉輝總編輯用‘橫看成嶺側成峰’來形容中西文化中的審美差異,用豐富的翻譯案例來分析這些差異背后的文化因素,用生動的故事來展示語言溝通的藝術,以林語堂和錢鐘書等名家的翻譯實踐來強調文化底蘊對譯者的重要性,王總編輯廣博的學識令人折服。”
來源: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