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國際商務外語學院新文科系列課程《文化書旅》第三期第四講在我校松江校區信息樓213開展。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山東外語教學》主編王卓教授應邀擔任這一期主講嘉賓。此次授課中,王教授為同學們推薦的書目是美籍尼日利亞作家奇戈希·奧比奧瑪的長篇小說《釣魚的男孩》。她以“成長與成長小說”為主題對該書做了精彩導讀,國際商務外語學院副院長王玉副教授出席并作了總結發言,英語專業陳豪副教授擔任本講主持,學校70余名師生到場聆聽了本次課程。

王卓教授推薦的《釣魚的男孩》(The Fishermen)是一部以上世紀90年代的尼日利亞為背景書寫的成長小說。作品講述了四個生活在尼日利亞西部小鎮阿庫雷的男孩們的故事。故事圍繞這些男孩們的成長、冒險和家庭關系展開,探討了青春、勇氣、冒險精神以及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小說中,四個男孩因父親調去外地工作而無人管束,他們踏入了一條被視作禁區的河流釣魚。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冒險和挑戰后,他們的命運因為一個瘋子的讖語而發生了改變。《釣魚男孩》是奧比奧瑪的代表之作,一經出版,深受評論界和市場好評,并入圍2015年布克獎短名單。
講座中,王卓教授首先為同學們講解了成長小說的定義、嬗變過程以及閱讀價值。她指出成長小說是書寫成長這一重要文學母題的亞文類。它根植于德國,經過歷史的演化發展出不同流派。今天,學者們對成長小說的起源、演化、類型及敘事特點等問題依然存在分歧,但王教授指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成長小說的聚焦人物正從單數走向復數,其創作者正從歐洲走向世界。談到成長小說的閱讀價值,她認為“成長是一個過程、一種思維、一種能力、一個故事。”她強調閱讀成長不僅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長小說的共情性也為青年人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一面鏡子。因此,對同學們而言,閱讀成長小說既是一次文學的洗禮,也是一次青春的洗禮。
在分析了成長小說的概念之后,王教授的授課轉入了對《釣魚的男孩》的解讀。她指出這部小說的橫空出世說明成長小說的創作不但沒有走向沒落,反而出現了在少數族裔作家群體、女性作家群體、非洲及非洲流散作家群體和讀者中的蓬勃發展,實現了這一小說文類的有效拓展。而區別于關注于個體成長經驗的歐洲成長小說,奧比奧瑪講述的不是“單一故事”,而是一個“隱喻”故事。借助成長主題的隱射效應,《釣魚的男孩》的成長敘事在個人(personal level)、哲學(philosophical one)和觀念(conceptual level)這三個層面上交錯延展,使得《釣魚的男孩》這部小說呈現了一個“復雜的世界”。而之所以能夠呈現這一復雜的世界,和作者在非洲語境中創新性挪用成長小說文類特點有很大關系,奧比奧瑪對成長小說文類的創造性運用不僅充分實現了成長小說融個人成長與國族重構的特點,而且和后殖民非洲的歷史政治、文化相融合,為成長小說非洲化提供了一個生動案例。
王卓教授的講解形象生動,鞭辟入里,將近90分鐘的導讀為同學們呈現了一場干貨滿滿的文學盛宴。在課堂上,學生代表聲情并茂地朗讀了王教授從四部經典成長小說精挑細選的片段。通過他們的朗讀和王教授的講解,在場師生直觀感受到了經典文學的魅力。
王玉副院長在最后的總結發言中對王教授的精彩演繹及其分享的人生智慧表示感謝。她表示,在座師生不僅了解了一本好書,更是拓展了視野,感悟到了王教授深厚的學養和率真豁達的氣度。她為在座師生對于今后如在自我的不斷成長中實現全人教育指引了一條明確道路。

作為一門全校通識課程,《文化書旅》通過中外文學文化互鑒視角,以關鍵詞為線索帶領學生品味鑒讀中外經典佳作及時代名篇;并以背景故事、專家導讀、學生誦讀、師生研討等方式傳遞文字背后的價值,實現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拓展國際視野,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
專家簡介:
王卓,文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師范大學東岳學者拔尖人才。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山東外語教學》主編、《基礎外語教育》聯合主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英語)負責人、山東省“一帶一路”語言文化與外語教育研究基地主任、山東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平臺“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與東非區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師范大學“基礎外語教育研培中心”主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訪問學者,山東師范大學歐美同學會會長,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國家重大招標課題子課題1項,省部級教研、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7部,教材8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外國文學》《國外文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