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下午,圖文信息樓503會議室座無虛席,上海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馮慶華教授受邀光臨我校研究生院、黨委研工部主辦的“學術中國”活動,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數智時代外語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的學術報告。研究生院副院長、研工部副部長喬檀,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院長溫建平,MTI教育中心主任吳朋、部分教師及研究生參加了講座。講座由國際商務外語學院副院長郭義主持。

講座伊始,馮教授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展示了ChatGPT、文心一言、智譜清言等AI大模型平臺的功能與特色,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的能與不能:人工智能之“能”表現在可以出色完成開放式的自由動作及精細化的規定動作;而在高難度的差異動作方面,如修辭翻譯、文化翻譯、深度學術研究、語料統計分析等,人工智能平臺的反饋常常不盡人意。馮教授進而指出,人工智能是當今科技時代發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平臺的邊界是我們教學與研究的重點。只有準確把握人工智能之“能”與“不能”,外語教育才能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在數智時代取得長足發展。他還強調,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平臺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思考能力,相反,只有當我們不斷加強自身思考,才能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不斷推進人工智能的邊界。

最后,馮教授還展示了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與平臺在外語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如虛擬數字人、智能配音等,新奇而生動的畫面讓講座現場充滿歡聲笑語。馮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背后是人類社會對于科技發展的需求,而人工智能的邊界,正是人類施展才華的機會,人機耦合才能更好地滿足人類社會發展需求,推動社會進步與創新發展。
此次報告讓在座師生全面地了解了人工智能在語言教育中的運用,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數智時代下的挑戰和機遇,開闊了廣大師生的學術視野,為外語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主講人簡介
馮慶華,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黨委常委。全國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翻譯學教學與研究。出版和發表了500萬字的學術作品。歷年來被評為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全國首屆寶鋼獎優秀教師、上海市育才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十年優秀曙光學者、上海領軍人才,2023年榮獲中國譯協的資深翻譯家稱號。學術代表作為《實用翻譯教程》《文體翻譯論》《紅譯藝壇》《母語文化下的譯者風格》《思維模式下的譯文詞匯》《思維模式下的譯文句式》。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普通高校翻譯系列教材”。主講的“翻譯有道”入選首屆國家在線精品課程與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撰稿:劉珉玥
攝影:胡筱穎、唐怡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