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衛黨委、上海市教委公布了首批新時代上海學校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優秀工作案例名單,我校推薦申報的統計與信息學院案例——《以“訪萬企、讀中國”教師國情教育筑牢師者初心使命》入選首批40個優秀典型工作案例。首批名單中僅有6所高校案例入選,包括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及我校。

01
以“訪萬企、讀中國”教師國情教育
筑牢師者初心使命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學科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實際,精心打造“訪萬企,讀中國”社會調查項目,自2019年起,連續4年組織全校教師帶隊學生,對全國各地企業進行接力跟蹤式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國情、社情、企情、民情,形成了一套融國情教育、科研訓練、創新實踐“三位一體”的育人新模式。教師積極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社會調研一線淬煉教育初心、筑牢育人使命。項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獲團中央表彰,獲“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二、三等獎。

02
創新國情教育模式
教師在“沉浸式”企業調查中讀懂中國
針對高校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對國情和社會真實現狀了解不深的問題,學校創新國情教育模式,開展“訪萬企,讀中國”社會調查項目,打破高校與社會之間的屏障,推動教師隊伍走出校園,走出課堂,深入社會一線、基層一線、企業一線,帶隊學生開展企業調查和社會實踐,真正豐富基層經驗,掌握經濟發展的一手資料,反哺教育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引導教師成為“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切實擔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

項目在2019年-2022年4年間,分別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新冠肺炎疫情下外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聚焦貿易數字化,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企業韌性與紓困政策”主題開展社會調查,在全校范圍內招募220余名教師,交叉運用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統計學、數據科學、法學等學科專業知識,帶隊1200余名學生,調研1500余家企業,在“沉浸式”調查中,形成了一系列高質量高水平的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積極為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福祉建言獻策、貢獻智慧。教師與學生一起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讀懂今日之中國。獲新華網、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經濟日報、文匯報等20余家主流媒體報道。

03
發揮學科專業優勢
服務國家和上海重大戰略需求
2022年“訪萬企,讀中國”社會調查項目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遵循,校長汪榮明教授、副校長徐永林教授、國際經貿學院院長黃建忠教授、金融管理學院院長張鐵鑄教授、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院長齊佳音教授、統計與信息學院院長劉永輝教授等專家主動擔任指導教師,帶隊學生聚焦疫情下的企業韌性,對上海和長三角地區企業開展調研,針對企業發展現狀、困境與政策需求提出對策和解決方案,形成近40篇50余萬字調研分析報告。師生聚焦“卡脖子”問題,對10大重要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進行調研分析;圍繞“新冠肺炎沖擊下的企業韌性”,分析10余個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產業鏈傳導和企業應對;評估紓困政策實效,給出100余條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項目團隊受邀參加松江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商討會,積極建言獻策。近年來,依托企業調查數據,教師團隊編制和發布了“中國-中東歐貿易指數”“中國-中東歐進口貿易指數”“中國-金磚國家進口貿易指數”,出版多本專著,產生廣泛社會影響。2019年與海關總署共同發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賓國進口貿易指數,2022年11月在第五屆進博會上發布首個進口食品貿易指數,服務貿易強國建設,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04
黨建賦能社會實踐
教師在基層一線淬煉育人初心
項目注重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每年成立“訪萬企,讀中國”社會調查項目臨時黨支部,遴選優秀“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擔任黨支部書記,加強政治引領和保障。黨員教師“頭雁”領航,三分之一以上教師每年報名參與調研,統計與信息學院3年內新進教師和海歸教師全覆蓋參加。


4年來,項目全體帶隊教師秉持初心使命,不辭辛苦、不計得失,開展現場教學,與學生一起奔赴基層經風雨、長才干,從學術視角分析中國道路,用科學研究詮釋真理真知,寫出了一篇篇有分量有見解的調研成果、決策咨詢報告和研究論文,以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服務黨和國家建設的需要。更把調研一手資料和典型案例帶入課堂教學和科研項目,為國際貿易實務、市場調查、統計學等課程建設提供鮮活的參考,以學校小課堂鏈接社會大課堂,不斷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訪萬企,讀中國”社會調查項目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國情教育的重要平臺,成為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成為學校實踐育人的新載體,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注入了鮮活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