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會計學院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研究生第二課堂專業講座育人體系,將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有機融合,激勵研究生扛起歷史重擔,凝聚復興偉力,激蕩奮進力量!11月5日晚上,現任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副所長、中國審計學會副秘書長劉力云研究員通過騰訊會議面向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學生和我院研究生開展了一場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的發展歷程與啟示”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是松江大學城的校際優質講座資源共享,學院2020級和2021級研究生通過線下和線上的方式共同聆聽了這場講座。


劉力云老師通過講述我國國家審計制度發展歷史上的25件大事,帶領學生回顧思考了我國國家審計的發展歷程與意義。這25件大事代表了我國國家審計制度從無至有、從初始到成熟的過程中的關鍵點,這其中包括了審計法與審計條例頒布、預算執行、領導干部審計、加強審計紀律、跟蹤審計、第一份審計結果公告、政策落實情況審計、審計整改機制、審計法修訂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清楚的認識了審計制度的發展脈絡。

劉力云老師重點講解了關于2021年10月新修訂審計法的主要內容與意義。這次審計法的修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審計工作決策部署的需要,是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是審計機關依法履職的需要。新修訂頒布的審計法,為新時代強化審計監督、完善審計制度提供了法治保障,是我國審計制度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意義。
劉力云老師認為,近四十年來的發展歷史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體現了四個特點:一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組成部分,在黨的領導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和民主法治建設而不斷發展完善的;二是在我國憲法框架下,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我國國情;三是以實踐創新為基礎;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以保障審計監督權和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為目的。

在講座最后,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向劉力云老師提出了與國家審計制度相關的問題,劉老師也對這些問題給予了非常詳細的解答,劉老師鼓勵同學們要更多地關注國家審計的發展,并并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本次講座讓研究生們全面重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的發展歷程,進一步認識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實事求是、依法獨立、廉潔奉公、忠誠擔當”的審計精神與審計先輩開創的紅色審計精神一脈相承。本次專業講座與黨史和改革開放史學習的有機融合,引導我院財、會、審研究生傳承紅色審計精神,強化研究生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激勵研究生用嚴謹的學習、研究態度和創新思維奮力譜寫審計發展的新篇章,接好審計新時代的接力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