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3 日,旅游管理專業在馬家廳非遺傳習基地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泗涇非遺體驗活動。學生們全程帶領國際留學生,沉浸式體驗泗涇兩大非遺瑰寶——泗涇十錦細鑼鼓與泗涇皮影戲。

泗涇十錦細鑼鼓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器樂藝術形式,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它由十多種不同的樂器組成,包括嗩吶、笙、簫、鑼、鼓等,演奏時音色豐富多樣,節奏明快活潑,曲調優美動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在體驗現場,學生用英語為留學生們講解了十錦細鑼鼓的歷史淵源、樂器組成以及演奏技巧。留學生們在學生的引導下,親自上手嘗試演奏,感受這一傳統音樂形式的獨特魅力。

泗涇皮影戲則是一種集繪畫、雕刻、文學、音樂、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民間戲曲藝術。它起源于清代,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制作工藝而著稱。學生們詳細介紹了皮影戲的制作工藝、表演方式和背后的文化故事,留學生們在學生和傳承人的指導下,親手操作皮影,體驗了一把傳統皮影戲的魅力。過程中,泗涇十錦細鑼鼓非遺傳承人彭景良和泗涇皮影戲非遺傳承人唐家昌等老藝人親臨現場,為留學生們進行了專業講解和演示,向參與者展示了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過程中,泗涇十錦細鑼鼓非遺傳承人彭景良和泗涇皮影戲非遺傳承人唐家昌等老藝人親臨現場,為留學生們進行了專業講解和演示,向參與者展示了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活動結束后,留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體驗,他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更強的認同感。此次泗涇非遺體驗活動,充分體現了旅游管理專業在國際旅游人才培養方面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帶領國際友人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傳播貢獻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