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數字經濟時代對人才培育提出的新挑戰,切實破解高校畢業生“慢就業”難題,提升高校生涯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近日,“數智躍遷,賦能未來”高校生涯教育建設研討會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孵化基地)主辦,“職路護航”生涯育人工作室(上海高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示范工作室)承辦。上海市教委學生處副處長周紅星,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沈藝,招生就業處處長魏舒,工商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工作室負責人張瑞娟,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居怡以及來自高校、知名企業及專業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圍繞數智時代背景下高校生涯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展開深入探討。

沈藝致開幕辭。她指出,數字浪潮與智能革命正深刻重塑職業形態與生涯發展內涵。數智時代技術是手段,育人是根本,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前瞻布局,將生涯教育貫穿于立德樹人的全過程。賦能未來,歸根結底是賦能學生的終身發展,生涯教育應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與智能驅動”的躍遷,助力學生實現持續探索與成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依托市級孵化基地和示范點工作室,致力于構建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的生涯教育體系。她希望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匯聚各方智慧,凝聚共識,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未來事業成功賦能。

主旨報告環節,三位來自企業、高校和專業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從不同維度分享前沿觀察與深度思考。

肯耐珂薩人力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華北大區總經理田予苗先生以《互聯網以及新消費行業對于大學生的要求和目前GAP》為題,帶來了來自企業的鮮活聲音。他基于詳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深入剖析了互聯網、新消費等新興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對人才能力結構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了當前高校畢業生能力素質與產業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的顯著差距。他建議,高校生涯教育應更緊密地對接產業需求,引入更多真實商業場景和項目,幫助學生提前認知職場,縮短從校園到企業“最后一公里”。

南京大學生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慧教授聚焦學生內在成長,作題為《大學生生涯困惑的教育應對策略》的報告。她分別從學生、職場、市場及國家四個視角分析高校生涯教育探索路徑,分享南京大學在構建生涯教育體系方面的實踐經驗,提出構建網格化生涯教育目標體系與多元化實施路徑,激發學生內在動力,樹立積極生涯觀。

雅行教育首席生涯導師、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全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特聘專家吳沙,直面“慢就業”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帶來了《破局“慢就業”:基于工作心理學理論的深層動因洞察與AI賦能的引導體系重構》的精彩報告。他借鑒工作心理學理論,深刻剖析“慢就業”現象背后的動因,分別從就業市場、就業管理、就業教育三個層面描繪了AI賦能下的生涯教育新圖景,結合實際案例分享AI如何精準化賦能就業指導破局“慢就業”。

在互動研討環節,與會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教師、輔導員、生涯工作室成員與報告專家們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交流。

周紅星作總結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討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指出推動“數智躍遷”是時代使命,也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必然要求。上海市教委將持續支持高校生涯教育創新,希望相關基地與工作室繼續發揮示范作用,不斷深化生涯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共同推動上海高校生涯教育邁上新臺階。
此次研討會為高校生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理論視角與可行的實踐路徑,也為構建面向未來、賦能學生發展的生涯教育新生態注入了新動力。面對數智時代的新挑戰,高校唯有主動求變,實現生涯教育的數智躍遷,才能更精準地賦能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從而有效破解就業難題,最終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