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湖北省恩施市,是迄今為止“全球探明獨立硒礦床”所在地,境內硒礦蘊藏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資源最富集的地區,被譽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以硒茶、硒土豆、硒蜂蜜等含硒農產品聞名。

在這片北靠神農架,南依武陵山的土地上,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硒攬寰宇·茗揚四海”團隊為深度探尋“硒茶”品牌躍遷密碼、踐行品牌強國青年行動,于7月29日至31日奔赴湖北省恩施市巴東縣,圍繞正山堂·巴東紅企業開展為期三天的沉浸式調研,以青春視角解碼中國茶品牌的高質量出海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之路。


茶源尋根:
從“含硒”到“富硒”的國家標準

7月30日上午,團隊與巴東縣農業農村局陳主任及兩位茶葉專家在巴東紅展覽館訪談會面。

面對團隊成員提出的“有沒有去做富硒茶這條路”的疑問,專家解答:“國家對富硒產品有一個標準,需達到20微克/100克才可稱為富硒,但這個標準較難達到,所以近幾年只稱作含硒而非富硒,沒有將富硒作為賣點。”


車間對話:
一片葉子的旅程

在參訪正山堂企業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走進清潔化生產車間,透過一整面透明墻,清晰看到茶葉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的全過程,兩位工作人員在另一個進行著手工揀茶。
走廊一側是現代化機械搭建的生產車間,另一側是雕刻著千百年前巴東的土家兒女采茶揀茶的浮雕壁畫,如同一場由茶文化牽系的跨越百年的對話。



圍桌論道:
政企學三向奔赴的品牌加速度

在展覽館茶室,一場“移動圓桌”同步開啟,政府、企業、高校三方代表圍繞硒茶品牌發展展開深度交流。
政府層面,陳主任詳解巴東縣 “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 的縣域發展頂層設計與茶葉出口的補貼細則;企業負責人分享了當前發展痛點,包括包裝設計外包缺乏人才、成本掣肘、以及歐洲、摩洛哥等地茶葉均價低,出海利潤薄等問題,同時提到了茶葉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針對企業所面臨的一系列困難與發展趨勢,團隊成員們提出跨境電商、IP聯名、奶茶店合作、硒元素可視化等“青春方案”。
茶香氤氳中,共識逐漸清晰:品牌強國=標準+故事+渠道,缺一不可。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實踐感悟

歷經為期三天的對巴東縣當地風土人情的探訪與茶企調研,隊長徐姝怡感慨道,“在巴東紅正山堂的茶香中,我們看到政府、本土企業與當地人民的深度聯動——切實感受到‘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品牌化路徑正扎實落地。”隊員梁墨涵也在切身體會勞動人民的力量后有所體悟:“當我實地去到恩施,我意識到在層層疊疊的山中開發和建設城市的不易,被大自然和勞動人民的力量所震撼和感動”。
正如隊員李佳康所言,“一杯融合了硒都山水的紅茶,既帶著老手藝的溫潤,又透著新思維的鮮活。在這里,傳承不是守著舊時光,創新也不是丟了老根脈——就像茶樹上的新葉總連著老枝,巴東紅茶的香,正是在傳統與現代的相擁里,愈發醇厚綿長。”


結語

三天的巴東之行,不僅是一次青春與茶香的邂逅,更是一場青年力量與鄉村振興的深度對話。從國家標準的嚴謹解讀到生產車間的古今交融,從政企學的智慧碰撞到實踐中的深刻體悟,“硒攬寰宇?茗揚四海” 團隊以青年視角為巴東硒茶的品牌升級注入新思路。未來,這份植根于大地的探索不會止步,青年們將帶著這份實踐所得,繼續為中國茶品牌的出海之路添磚加瓦,讓富硒土地上的茶香飄向更遠的寰宇,讓傳統與創新交織的故事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中續寫新的篇章。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