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皮影遇見李大釗的故鄉,一場跨越百年的啟蒙對話正在發生......

序·從渭南到樂亭,步履不停

去年此時,項目組于陜西皮影的搖籃中埋下啟蒙的種子。今年盛夏,團隊溯流而上,踏入河北樂亭——冀派皮影的根脈之地,亦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的故鄉。當非遺傳承的微光與紅色星火交匯,項目組以繪本為舟,載著孩童駛向更遼闊的文化江河。


壹·實踐概述

本次團隊前往河北實地調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訪唐山樂亭的皮影劇團,對傳承人進行深度訪談,親身體驗冀派皮影的制作工藝、感受其獨特的表演藝術,拍攝皮影戲臺前幕后的影像資料、為多平臺新媒體傳播積累素材。并探訪河北上海紅色文化紀念館(如唐山李大釗紀念館)深入了解紅色文化,找尋紅色文化在傳統非遺中的體現,與二者間的聯系。


貳·項目升級:
皮影技藝 × 紅色基因 × 產業賦能

扎根田野:構建皮影文化“基因圖譜”
項目本次將深入唐山樂亭,系統梳理冀派皮影的歷史脈絡、經典劇目、雕刻絕技(如周紹文大師的“魚鱗紋”、“萬字紋”)、唱腔精髓(如張桂風大師的“掐嗓唱法”)。同時將深度對話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周紹文、張偉等),搶救性記錄口述史與瀕危技藝,建立獨家影像檔案庫,為創作筑牢學術基石。

繪本升級:《皮影爺爺去哪兒了?》紅色篇章
升級打造原創IP繪本《皮影爺爺去哪兒了?》紅色篇章,繪本主角追尋皮影蹤跡,走進大釗故居、灤州古城,在皮影故事中邂逅少年英雄、聆聽革命寓言;畫面暗藏長城磚紋、赤霞云海等燕趙紅色地標,將“鐵肩擔道義”的精神化作可觸摸的童趣敘事。
IP孵化:打造“中國皮影”原創符號
在成功塑造兩個特色皮影人物形象“小桂”、“小宗”的基礎上,深度開發河北皮影主題原創IP形象矩陣。人物設計融合冀派皮影造型精髓與現代童趣審美,形成高辨識度的“中國皮影故事家族”。

結·以童眸為鏡,照見千年血脈

“當孩子們用小手觸摸皮影紋樣的凹凸,
當紅色故事化作幕布上跳躍的影子,
文化不再沉睡于古籍,革命理想不再塵封于石碑——
它們活在孩童清亮的眼睛里,長成未來的參天模樣。”
扶光永續,扉頁常新
下一站,非遺傳承的更多可能……

項目介紹

扶光扉影項目是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獲獎項目方寸之間、燈影人間基礎上深化發展的非遺文化創新實踐。目前項目已取得顯著成果,包括成功打造原創IP繪本《皮影爺爺去哪兒了?》、開發“小桂”、“小宗”兩個特色皮影人物形象、制作四部微紀錄片及系列微課短片等,榮獲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院2024年何以中國,講好故事創新實踐大賽一等獎,并獲得“西安網”、“和諧陜西網”等主流媒體報道。項目團隊致力于持續升級內容創作,推出更多元化的非遺文化衍生作品,進一步擴大傳播影響力,讓傳統文化以更生動有趣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根植于幼兒心中,為非遺文化的創新傳承注入新活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