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然而,該行業也面臨著“人才缺口大、培養標準模糊” 的突出難題:一方面,企業對飛行器設計、空域管理、數據分析等專業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低空經濟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也對品牌強國建設進程中新興產業的人才支撐形成了挑戰。
在此背景下,項目團隊從產業實際需求出發,通過分析招聘數據、訪談行業專家、對比課程設置等方式,探索低空經濟人才的培養路徑,致力于為企業人才戰略制定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聚焦于新興低空經濟領域。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蘇州低空經濟產業園、上海御風未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四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企業,結合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系統地分析了低空經濟行業的人才需求與高校教育供給之間的匹配情況。項目成功構建了低空經濟核心崗位的能力模型,并提出“校企協同培養”、“跨學科課程優化”等具體建議。
項目精準對接產業需求,不僅關注技術類崗位的技能要求,還深入研究了管理、運營等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特點;同時,結合高校現有課程體系,探索“理論+實踐+認證”的立體化培養路徑。此外,團隊積極通過短視頻、調研報告等形式推廣實踐成果,致力于探索低空經濟領域的人才生態建設。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情況,團隊開展了實地走訪活動。團隊首先來到了位于蘇州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剛進入園區,此起彼伏的無人機試飛聲就吸引了團隊的注意力,直觀感受到了產業發展的活力。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無人機生產線,見證一個個精密部件如何被巧妙地組裝成完整的飛行器,對無人機的生產制造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測試車間的工程師們還為團隊詳細講解了飛控系統的復雜運作原理,讓成員們對低空經濟的核心技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午團隊在兩家企業的訪談環節收獲頗豐。上海御風未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王經理坦言:“現在最缺的是既懂航空技術,又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句話讓團隊成員意識到,培養復合型人才是解決低空經濟人才短缺問題的關鍵所在,也為項目后續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啟示。團隊成員在實地走訪中真切感受到了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生機,也更加堅定了進行人才培養研究、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對低空經濟產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蘇州低空經濟產業園,我們參觀了無人機生產線和飛行測試場,親眼看到這些高科技產品如何應用于物流、農業和城市管理。與技術人員交流時,他們提到企業最需要的是既懂技術又具備實踐能力的人才,這讓我意識到課堂學習只是基礎,真正的能力需要在實戰中鍛煉。比如,一位工程師分享了他參與無人機集群控制項目的經歷,強調團隊協作和快速學習的重要性。這次實踐讓我更加明確,未來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還要多參與項目和實踐,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隊員1
在上海御風未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調研中,我深刻感受到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多樣性。企業HR告訴我們,他們招聘時不僅看專業背景,更看重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無人機飛控崗位需要扎實的編程基礎,但同時也要能靈活應對實際飛行中的突發狀況。這讓我反思自己平時的學習是否太注重理論而忽略了應用。在整理調研數據時,我發現很多企業提到的跨學科能力正是我的短板。這次實踐讓我下定決心,未來要多選修相關課程,并積極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隊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