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貿-海華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儀式暨RCEP法律問題圓桌論壇舉辦
開啟涉外法治新形勢
2021年4月16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和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共同舉辦《上外貿-海華涉外法治研究院掛牌儀式暨RCEP法律問題圓桌論壇》。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研究院掛牌儀式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法律問題圓桌會議。除主辦方之外,活動得到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司法局、上海市法學會、上海WTO研究會、中國貿促會、上海市律師協會、上海市國際經濟法研究會、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華東理工大學等相關單位的支持。多位領導、專家學者參與,表達了對研究院成立的祝賀和期許,從不同角度對RCEP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一、研究院掛牌儀式
掛牌儀式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慶麟主持開幕,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許玫致開幕詞。許玫書記對諸多嘉賓的到場表示感謝,表達了辦好辦強上外貿-海華涉外法治研究院的信心和決心。(圖1、2)上海WTO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張乃根,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法學會副會長王貴國教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孫嘉榮,上海市長寧區司法局黨委書記林子岳,中國貿促會法律副部長舒寰,上海市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長寧區政法委副書記張志軍,上海市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上海市律師協會外事委主任黃寧寧,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主任馮加慶等致辭。


張乃根教授對上外貿-海華涉外法治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提出在人才培養方面,研究院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事務單位合作培養涉外法律人才是一大創舉。同時他表示,當今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對涉外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經貿大國,我們要主動引領,改被動立法為主動立法。

王貴國教授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在大的國際環境下能夠搭建這樣的平臺表示感謝,認為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符合國內國際形勢和全球化,強調教學單位要與實踐單位緊密結合。同時他也發表了對于當今世界主要趨勢和對公共衛生制度的看法。

孫嘉榮巡視員匯報了上海外貿中心的建設情況,他表示,十三五時期上海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網絡中的外貿中心地位,貿易規模、外資引入、對外直接投資得到發展,但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仍面臨嚴峻的外貿環境,希望研究院在推進本市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更好的貢獻,培育優秀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林子岳書記代表長寧區司法局對研究院的設立做出恭賀,贊揚了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在黨建、承擔社會責任、疫情防控和扶貧領域做出的貢獻。希望研究院建成產學研有機結合的高地,助力企業更好的走出去,為長寧區法治建設做出貢獻。

張志軍主任代表上海市法學會對研究院揭牌做出祝賀,結合國際國內雙循環和對美貿易戰,為更好發揮研究院作用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表示要在深化認識上下功夫,認識涉外法律斗爭的重要作用;要進一步完善機制,真正打造全國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要在創新上下功夫,開展富有成效的活動等。

舒寰部長代表貿促會法律部致辭,表示研究院的建立為國家涉外法治建設提供支撐,正當其時,貿促會愿意支持上外貿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任。

龔柏華教授提出,研究院要定位準確、志向高遠、知行合一,不是純學術也不是純事務兩種風格。要以咨詢研究為重點,重視政府決策。培養的人才懂法律,國內法要研究通,更要研究國際規則比較法,上下聯通。要懂經貿,經貿斗爭要講理,打造研究院的特色,抓重點方向。

黃寧寧主任對人才培養提出看法,表示全國來看涉外律師數量仍緊缺,要多元化拓展和發掘年輕涉外法律人才。同時提到上海律協正加強推進與研究院的合作,希望研究院在不久將來對推進上海律師涉外法律服務能力發揮大作用。

馮加慶主任表示,要充分發揮高校理論和律所實務的各自優勢,從應用法學角度打造涉外律師的高端機構;希望研究院打破傳統,做到創新研究院。要用前瞻的思路看待問題,秉承務實求真理念做實事。

各位領導致辭結束后,由舒寰、許玫、林子岳三位嘉賓共同為涉外法治研究院揭牌。

最后嘉賓合影留念。

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法律問題圓桌論壇
論壇分為三個議題:RCEP背景下的數據治理與合規;RCEP與服務貿易;RCEP爭端解決機制。論壇由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上外貿-海華永泰法治研究院聯席院長余盛興主持,他表示,涉外法治研究院要做實事,跨專業跨領域跨學科,召集人才共同探討學習提升。

議題一:RCEP背景下的數據治理與合規
1.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王家華教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研究》發表看法。他講解區塊鏈本質上是共享數據庫,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本,是為了解決去中心化合作而誕生的,區塊鏈解決了轉賬的信任問題。區塊鏈發展十幾年,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們要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從數字貨幣領域達到控制發行貨幣權,以實現換道超車。
2.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彭德雷就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的風險展開發言。他提到,金融數據跨境流動會帶來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威脅金融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風險。通過與歐盟、美國數據跨境流動的規制措施作對比,講解了我國應對金融數據跨境流動風險的措施,包括:1.完善立法體系:2020數據安全法草案。2.不斷完善金融數據領域。3.加強金融機構數據跨境流動合規體系建設。4.雙邊及多邊合作發掘金融數據。
3.上海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發言的主題是《RCEP電子商務/數字貿易的影響》。他首先講解了RCEP第12章電子商務,表示RCEP電子商務章是首次在亞太區域達成的高水平電子商務規則成果,RCEP電子商務章節是中國簽訂的自貿協議中最為完備的,但關于數字鏟平的定義、互聯網接入和源代碼問題仍然沒有定論。其次,他對數據治理發表了看法。他表示數字安全有序流動是大是大非問題需要解決,應當健全該領域的法治,目前仍然沒有具體立法;對于金融數據,要分類進行監管,確定法定義務和其他義務的界限。對數據跨境負面清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想法。


王家華 彭德雷

龔柏華
議題二、RCEP與服務貿易
1.環太平洋律師協會(IPBA)商務女律師委員會副主席張云燕律師對電子商務章節進行解讀,就為什么加入RCEP協定進行深入探討。表示電子商務章節主要解決跨境外貿風險、帶來貿易便利性。旨在促進各國電子商務合作、保護在線消費者權益和完善監管。同時其就無紙化貿易和線上消費者則保護問題進行探討。
2.上海市律師協會外事委員會主任黃寧寧表示法律服務業開放涉及到司法主權問題,需要謹慎對待,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從2018年開始在國內法方面已經有所突破,今后更多金融服務領域的開放是大勢所趨。
3.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上外貿-海華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洪治綱就新金融問題發表看法。洪教授首先對新金融的概念進行界定,表示其與我們平常所理解的金融創新不同,新金融的實質就是國民待遇,以在另外一個締約國存在與否作為標準進行劃分。其次,洪教授指出新金融的幾點影響:第一,它在市場的趨同化方面有重要影響。第二它對金融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會產生積極的作用。第三它會對我們的人民幣的國際化產生非常深遠的意義。最后,洪教授指出,RCEP爭端解決機制可能會推動我國違憲審查發展。
4.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業務部主任林惠琳對行業開放度評估問題進行發言,提出了建立一個統一評估方式的必要性。


張云燕 黃寧寧


洪治綱 林慧琳
三、RCEP爭端解決機制
1.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胡家祥教授介紹了其對RCEP爭端解決機制的幾點理解體會,他提出:1.協定包羅萬象,超出WTO調整范圍,涵蓋了貨物、服務貿易、競爭、投資等方面。2.規則很豐富,但是采取的是開放的態度,在爭端解決中可以參照WTO的規則。3. 不影響成員就同一個爭端在其他爭端解決機制解決。4.沒有固定場所,RCEP是一個協定,設定的是一套機制,不是國際組織,沒有辦公,爭端方可以選擇WTO場所也可以選擇其他場所。5. 費用完全自理,WTO遞交爭端解決不需要付費用,僅需支付律師費,而RCEP相反。6. 不是國際組織,沒有行政管理機構,裁決做出后要靠締約方自覺履行和執行。
2.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書記杜濤教授就RCEP關于法律服務業仲裁方面進行講解,提出了數點將要落地的仲裁新方案。
3.中國貿促會法律部副部長舒寰表示全方位加強對RCEP的宣傳和推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企業爭端解決這一領域,要通過與工商界的聯系推動RCEP的落地。同時她介紹了國際商事爭端預防組織,其是我國主導的獨立性的商事爭端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現已落地北京,對外承擔業務,為商事糾紛提供多元化解決的一個選項。
4.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錢倩就其跨境電商的實務案例進行分享,提醒大家涉外律師在不同的美國州會受到不同的待遇,海牙公約在不同法官會受到差異待遇。
5.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上外貿-海華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長封曉駿律師就中小企業跨境貿易投資法律保護問題發表看法,提出中國應建立健全跨境貿易和投資法律制度建設。



胡家祥 杜濤 舒寰


錢倩 封曉駿
王貴國教授對論壇進行總結。第一,他表示RCEP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會生效。第二,對于爭端解決中“在其他框架解決爭議“的問題,其認為存在一定的難度,WTO限制了爭端解決,對于權利義務的界定需要一定的方法。第三,區塊鏈技術的運用非常重要,尤其在證據鏈方面。第四,要重視調解的作用,將之與中國文化聯系在一起發揚光大。第五,要重視對普通法的研習,無論是在世貿組織還是國際投資,甚至商事合同爭議中,大家基本上都是用普通法的原則。第六,研究RCEP不能忘記CPTTP,不能光注重實用性。以投資者東道國爭議解決為例,提醒大家要關注研究兩者異同。

最后,張慶麟院長對全體嘉賓致謝,感謝各位嘉賓到場并分享經驗,將會根據嘉賓建議完善法治研究院的后續工作,也將聚集各方面人才力量開展研究院的研究和人才培養,為國家貢獻智力支持。今后研究院會組織更多的學術會議研討會議,為國家涉外法治發展貢獻力量,也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

